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工

敢想敢干的村支书洪国年:

带领村民 共奔幸福路

  记者张浩呈 通讯员郑轶文报道 今年是洪国年在宁波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担任村支书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来,李岙村从一个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000元的典型山区贫困村脱胎换骨,不仅成为全国最大光伏村,还拿下了省“3A级旅游村庄”、省级农村示范型社区、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等称号。这一切,都离不开洪国年的点滴努力和全心付出。今年,洪国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旧貌换新颜

  阳春三月,你若来到宁波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一定会惊叹于山沟沟里还有这么一片精美、雅致的浙派民居群:一幢幢3层高的独栋小楼整齐铺陈开来,深灰的屋顶,浅黄的墙面,配以飞扬的檐角和雕花的窗格,与周边连绵的群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而在9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2010年9月,洪国年清楚地记得,这是他担任这个李岙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子。看着村里近1/3都属于危房的农房;没有一条硬化的道路;年久失修、随时有垮塌危险的水渠、山塘,洪国年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把事情做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让大家都能搬进新家、住上新房。

  说干就干,洪国年立马带领村两委会班子,从修建农村联网公路、治理溪坑水库、修复河道砌磡做起,又新建公园牌楼、引进“月桂山居”等项目,踏踏实实完成了十余项民生实事工程。

  打铁趁热。2012年底,洪国年又着手启动总投资1亿元的整村拆建项目。签约一直是新村建设启动遇到的最大困难,但得益于之前一心为民办事赢得的信任和口碑,大部分村民都顺利签订了协议。对于签约困难户,洪国年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100%签约率,大大加快了旧村拆迁新村建设的进度。历时3年半,到2016年6月,村里全面完成5.8万平方米农房改造,白墙黛瓦的小洋楼与近在咫尺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村民们终于都住上了整洁、宽敞、舒适的新房,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建设全国最大光伏村

  新村建成了,洪国年又把眼光投向了发展村级经济,想方设法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李岙村集体收入微薄,光伏电站发的电可自用,还可卖钱,是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

  2013年,宁波一家光伏企业在实地现场调研后发现,李岙村四季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每天都有超过5小时的光照时间,具备得天独厚的分布式光伏建设的有利条件。全村共能安装272间屋顶光伏,加上所有集体用房屋顶,可实现全覆盖。村集体逐步投入600万元,所发的电量全部以1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每年可有60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发展新能源,可获得政府一次性补贴98万元。

  2015年12月起,全村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天能产生1500元左右的收入,预计8年内可收回投资,还有17年左右的纯收益期,村里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现在,每户每月不仅能免费使用50度电,还用这笔收益专门设立了民生“阳光基金”,对于考上大学、当兵参军、需要困难帮扶的村民,都会给予适当补助。

  在生态上做文章

  李岙村拥有山清水秀宜居的生态环境,洪国年为了让全村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破解发展难题,立足自身环境优势,在“游”“玩”“购”三方面做文章。先是提升改造千亩桂花观光园环境,培育多品种桂花,延长花期,打响“桂花之乡”品牌。一到八九月份,周边的游客都慕名前来观光。随后成立旅游经济合作社,整合全村自然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去年带动村民兴办农家乐5家,有效解决广大游客来李岙村的吃住问题。成立“龙观最美女主人手工作坊”,成功打造羊尾笋、烤笋、糖桂花、桂花干等土特产品牌,有效解决了妇女劳动力3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年。去年李岙村共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近60万元。

  接下来,洪国年表示,仍将继续探索李岙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编制村庄旅游规划,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养生养老、观光体验等新型旅游经济,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浙江工人日报 职工 00003 带领村民 共奔幸福路 2019-06-04 2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