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会

宁波镇海出台18条改革举措

为12万产业工人赋能

  本报讯 记者张浩呈 通讯员陆珊宁报道 针对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顶层设计、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日前,宁波市镇海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新时代镇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镇海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达到73.7%,高出宁波市22个百分点,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648亿元,总量居宁波全市第一。

  去年7月至8月,镇海区总工会赴全区各镇(街道)、园区及部分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镇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仍存在问题。比如,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淡化、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有待提升、职业发展道路不畅等。

  对该区12万产业工人来说,他们的成长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现状与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差距。在“最希望得到改善或帮助”的调查选项中,有较大比例产业工人选择了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交通保障和文化体育,说明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未完全有效覆盖。

  镇海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反映的“入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受户籍儿童增长的影响,部分企业骨干子女要求入优质学校难度增大;部分职工来镇海务工时间短,社保、居住年限未达到积分入学条件;受班额控制,务工子女中途转学难度较大。

  在前期走访调研和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方案》从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技能形成、成长发展、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等化公共服务、和谐劳动关系6个方面进行改革,共涉及18条改革举措、65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针对镇海区产业工人社会地位现状与法律赋予的地位不相称、专业技能水平现状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趋势不相称、成长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撑保障不相称和公共服务现状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不相称等四个“不相称”问题,提出将重点实施“一建设五体系”,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符合镇海产业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镇海“港口强区 品质之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高炳华表示,到2025年,镇海将基本建成符合镇海产业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产业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与产业需求更相适应,形成有利于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工作制度和成长环境。


浙江工人日报 工会 00002 为12万产业工人赋能 2020-01-06 2 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