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会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救”在身边:

为了每个最紧关头

志愿格言:“救”在身边,以救人命于危难的初心,播撒博爱的种子,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让生命跑赢时间,让生命延续精彩。

闵华(左)在培训中示范包扎。

  记者程雪报道 前不久,在一趟从杭州开往温州苍南的高铁上,一个小伙子突然癫痫发作。“看见乘警一个个往后面车厢跑,直觉告诉我,可能有人出现意外。”闵华立即起身跟过去,果然看到发病者。“我是医生,让我来!”他为患者做急救处理,为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按下暂停键。

  闵华来自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从事触电急救工作36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服务队队长。前段时间,该项目由湖州市总工会、湖州市红十字会推荐,入选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成立项目,传播大爱

  1985年,从部队医院退伍的闵华做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选择——加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医务室,成为一名普通的厂医。

  虽说是医务室一员,但闵华的工作地点却是在线路施工一线。那些年,他跟随线路队走南闯北,“工人师傅们作业往往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人需要攀上铁塔作业,有人爬到30多米高的水泥杆干活,万一发生危险,我要第一时间施救。”施工期间,他比工人师傅们更紧张。

  那时候,一线工人急救知识匮乏,本着让大家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闵华,在企业里办了一次小讲堂,请来30多名工人听课。“我备课好久,可是站到大家面前还是紧张。”

  也许是知识过于专业,“学生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闵华开始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内容不生动?”“可否变通一下?”随后,他修改教案,把专业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比如把心脏和动静脉比作工人师傅们常用的变压器和电流,这下,工人们开始对急救知识产生兴趣。后来,其他企业也邀请闵华过去讲课。这些经历为日后闵华成立“救”在身边项目埋下了“种子”。

  2015年,公司赋予闵华一项重任,带头启动“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项目,以青年职工为主体,向更广大职工群体普及急救知识,播撒大爱。

  6年,200多场活动,900多培训学时

  从成立之初的五六个人,到如今,“救”在身边团队已经扩大到40余人。“团队中有17人是讲师。”闵华介绍说,团队对于讲师的选拔是有要求的,即每年讲课时长累计不少于20小时,从而动态管理师资力量。

  团队队员有企业线路工人、水电工、档案管理人员等,因“把急救知识播撒到每个角落”的梦想走到一起。他们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进社区、企业、校园,通过急救教学、演示互动等形式向民众开展急救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等急救基础课程、推广AED等急救重要设备的使用等,逐渐形成了“周六学急救”、“瞧!救在这儿”、“救”在校园等系列活动。

  6年来,团队开展线下活动200多场,培训时长超900学时,覆盖人群规模超过1.5万人,线上培训人数累计超过百万。

  2020年5月,闵华首次尝试以直播的形式讲课,“这种形式互动性很强,也很有趣。”在当晚45分钟的直播中,网络直播在线播放量136万。此外,闵华也活跃在各类媒体“窗口”,包括湖州广播电台栏目“闵华讲急救”,以及学习强国、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上的原创急救连环画、应急救护微课等。

  这两年,“救”在身边团队逐渐走出湖州,走出浙江,奔赴四川青川、新疆阿克苏等地开展应急救护教学扶持和培训交流,与丽水学院合作,聚力打造中国“急救联盟”。

  让生命跑赢时间

  “救”在身边的初心,就是让生命跑赢时间。闵华说,这支队伍的意义在于,当有突发事故发生时,围观的人中起码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说一句“挺住,我会急救”,而不是人人手足无措。

  在过去的几年里,“救”在身边团队,用行动诠释了急救的意义。团队成员莫裕丰凭借在培训中学会的心肺复苏术,成功挽救了一名落水女童的生命;湖州最美辅警吴康康在接受培训后,成立了自身的应急救援队,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得以不断延续;闵华更是时刻不忘医生本色,曾在高铁上帮助一名口腔出血不止的大爷做好应急止血处理,也为遭遇车祸的人做紧急救护……用他自己的话说,“讲不清碰到多少次这类情况”,唯一肯定的是,每一次他都挺身而出。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所以人人都要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尤其是孩子们。”近几年,“救”在身边团队专门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专门开设急救知识暑期班,让这些即将挥别父母、独自闯荡的孩子们多一层安全保障。“我建议,应当把更多的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课本当中,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急救本领,懂得守护生命的意义。”闵华说。


浙江工人日报 工会 00002 为了每个最紧关头 2021-01-07 2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