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间

难忘儿时放牛

  ○余瀛

  儿时的我生活在一个小村子,村里将一个生产大队组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一头牛。那时,我家和另外三家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得一头老水牛,小组商定按人头多少来决定喂养的时间。因我们家人口多,一喂养就是两个月。

  夏日的一天,轮到我家喂养这头水牛的日子,父亲从上家把这头牛牵了回来,把那头水牛的缰绳递到我手里。我用陌生的眼光望着牛,它也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第一次牵起那根粗粗的缰绳儿,觉得特有趣、特新鲜。从此,我的童年时光便和一条牛绳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牛在我家喂养的日子,放学回到家,我大多是快速卸下书包,匆匆找出要完成的家庭作业本,然后将书包一扔,便去牛圈屋了。此时的牛儿正在屋里打着转,哞哞地叫着,一双大耳朵忽扇忽扇的,像老鹰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它的头正向着圈门,一看是我,尾巴大幅度地摇摆。当我解开绳子,拉着向外走,牛在后面紧贴着我后背,催赶我快走的意思。我一阵大吼:“慌什么慌,再慌,我不走了!”它好像听懂我的话,瞬间就变得乖了。

  农村里的山多,我家后面就是一座山,前面一条河,对面这些山山水水的地方,是我们放牛经常出没之处。那时候,像我一般大小的农村男孩子都是放牛娃,在学校我们都相互通气,话题就是放学后去哪里放牛,有哪些伙伴去,要带什么东西等。

  当一群小孩牵着牛从各自的家出来,像赶集似的汇聚在那一条大道上,然后,一起向放牛的目的地前进。一路上,有的唱着当天学的歌儿,歌声响彻山谷;有的吹着笛子,其他的跟着笛声一起唱;有时,伙伴们都要带一种乐器出来,我们还搞一个大合奏。那场面,就像一所学校举办的歌咏赛。在我放牛的日子里,我就学会了好几种乐器,比如吹口琴、拉二胡、弹电子琴等。

  夕阳西下,牛儿的肚子鼓起来,也有了些饱意,我们也准备回家了。我们当然不会走路回家,骑着各自的牛。下坡靠后于牛屁股骑着,上坡靠牛的颈部骑着,一群牛儿走着整齐的步伐,像一个骑马的战队从崇山峻岭中走了出来,经过那弯弯曲曲的山道,向炊烟方向走去。

  现在我的老家,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牛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儿时的伙伴、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小河,温驯的水牛……童年生活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此刻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不知不觉间,我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养我育我的家乡,那一头头憨厚的牛儿,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掉。那一幕幕快乐的放牛场景,时常还会萦绕在我的梦境里。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 00003 难忘儿时放牛 2022-03-05 2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