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劳模

“四进校园” 引领劳动教育创新

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

  劳动教育是生命全周期的教育,需要系统化、整体性、全方位的推进。劳动教育要杜绝“一阵风”,必须建立可持续的课程体系,塑造长久性的教育氛围,最终实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浙江省内相关实施意见与行动方案的要求,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氛围营造等痛点难点,通过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联盟,劳模工匠协会与浙大城市学院深化合作,在“劳模工匠进校园”的基础上,实现“课程进校园、作品进校园、书籍进校园、精神进校园”的“四进校园”,着力探索劳动教育创新之路。

  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面对劳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建设任务,在劳动教育研究联盟的支持下,浙大城市学院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和劳模工匠协会资源,通过开设覆盖全校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课程,率先探索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营造校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编写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教材,对“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面对编写省内首本本科劳动教育教材的任务,在劳动教育研究联盟的支持下,浙大城市学院组建编写团队和专家团队,策划组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并成功举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材论证会。通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专家们对教材编写的专家论证意见,教材将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与品质”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劳动、为什么需要劳动、怎样学会劳动、怎样通过劳动成长成才”四个重要问题,编写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通用性与特色化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

  劳动教育不仅要做好课程建设,更要做好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校园劳动教育氛围营造。在劳动教育研究联盟的支持下,浙大城市学院举办了《匠心养正——杭州弘扬工匠精神实录》《劳模工匠心向党》首发仪式暨劳模工匠书籍进城院活动,通过两本书籍中所记录的弘扬工匠精神的“杭州实践”、所描述的各行各业老、中、青三代党员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励志故事、感人故事,为师生读者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浙大城市学院充分利用劳模工匠资源,聘请31位劳模工匠担任劳动教育导师,组织劳动教育宣讲活动近30场,参与学生达到11000余人次,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公交车驾驶员孔胜东讲述了自己“真心、热心、诚心、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乘客、坚持36年为群众义务修车的朴实故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长嵇锡贵讲述了自己选择最热爱的陶瓷并“一生终一事”而精益求精的匠心人生;全国劳动模范、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杭州市企业家协会会长王水福在故事中为勉励青年学子像打磨产品一样打磨自己的人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强调“坚持,就能将平凡转为非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杨金龙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诠释工匠精神内涵,鼓励城院学子“工匠精神会照亮我们所有人的梦想”;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名誉会长、浙大城市学院客座教授、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荣胜引导大学生“不忘领袖嘱托,心怀国之大者,认识时代担当”,并给出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强国梦的独到答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养人、以劳识人”。


浙江工人日报 劳模 00004 “四进校园” 引领劳动教育创新 2023-01-31 2 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