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一起学

让非遗“活”起来让身体动起来

丁建华示范捏塑。
傅建陈用一根橡皮筋教大家强身健体。

  社教名师开启“上城模式”

  高质量助推全民终身学习

  记者沈佳慧报道 倡导全民终身学习,这已是一种新风尚。近日,2023年杭州上城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第二十届终身教育节圆满落幕。

  近年来,杭州上城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社区好老师(社区大先生),他们成为参与和促进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在社区里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现如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风貌正是得益于社区教育的“上城模式”,全域资源都被激活,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

  民间大师指尖守艺

  “几块黏土、两根牙签、两根长短不一的铁丝,将蓝色黏土分出‘宸宸’的大脑袋、小耳朵、躯干和四肢……”通过“捏搓揉掀、点切刻划”八字诀,短短15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亚运吉祥物“宸宸”呼之欲出。

  丁建华的示范令人拍案叫绝,作为上城区工艺美术师和非遗黏土捏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建华用一抔抔泥土塑出世间百态,妙手绘意、赤心传神,将小人书、电视剧中的人物捏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谈起自己的初衷,丁建华饱含深情地说:“之前有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小陈一直跟着我学捏塑,中途转学去上海读国际学校,由于环境变更以及各种因素叠加,心理压力很大。为了缓解压力,小陈希望继续跟着我学捏塑。学习捏塑的过程中,她的压力得以释放,捏塑作品还获了奖。后来小陈妈妈带着她来找我,小陈对我说:‘丁老师,你可以教我一辈子吗?’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趣玩非’到‘趣传承’的决心,让非遗走得更深更远……”

  作为年轻一代的技艺传承人,丁建华一直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一双巧手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而另一位老师,他日常的教学是让老年人焕发青春活力。

  健美冠军扎根社区

  走进上城区社区学院,满操场都是阿姨们的欢声笑语。“小傅,你来,这里酸痛,可以做什么动作缓解……”“小傅,这样跳对不对?”阿姨口中一声声亲切的“小傅”,是上城区社区好老师——傅建陈。

  傅建陈有古铜色的肌肤、一身矫健的肌肉,是小营街道侨联副主席,杭州初代健美运动员。他的健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几乎斩获了省内所有职业比赛冠军后,他认为健美是“零门槛”的,抱着这样的初心,傅建陈从“健美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最有烟火气的社区里。

  一条毛巾、一根橡皮筋、两个矿泉水瓶,这些日常小工具,就能组成“移动健身房”。只见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条橡皮筋演示起来——捏住橡皮筋两端,向外扩胸或是脚踩橡皮筋中间,双手扯着两端向上抬举,一共十多个动作,可以锻炼到全身肌肉。除此之外,他因材施教,改编了一套套适合老年人做的健身操,自制了“哑铃操”“手指操”“普拉提”等课程,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老年人对健身的认知。

  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傅建陈早已成为上城区社区学院的“明星”,他的“迷妹”上到80岁、下到50多岁,看上去精神十足。一位阿姨乐呵呵地说:“跟着傅老师学了十多年,一周不见就会想他呢。以前一个人在家感觉特别空虚,现在心态变年轻了,身体也健康了,我们都离不开傅老师了!”

  引领居民终身学习

  在上城,热爱学习并始终坚持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好老师如一座座灯塔,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指引方向。

  据了解,上城区“社区好老师”培育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培养了一支优秀精湛的师资队伍, 截至2023年,共评选出192位“社区好老师(社区大先生)”,他们热爱社区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充实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师资库,推动了区域社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多元化。

  每年,上城区“社区好老师”在单位、学校、社区等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市民2600余场,受益近10万人次,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广泛辐射,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助力上城美好教育的重要力量!


浙江工人日报 一起学 00003 让非遗“活”起来让身体动起来 2023-11-30 2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