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一起学

蘸墨而读

  ■吴杭民

  先贤、名人读书研学,其刻苦专注、聚精会神之忘我表现,每每传为佳话,令人敬仰。蘸墨而读,于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让后人汗颜,佩服得五体投地。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那年单位组织参观义乌分水塘村,这个经典的故事再次被娓娓道来——1920年的早春,一位年轻人正拿着一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不停地思索、推敲,他就是陈望道,正在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出版,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

  早春时节的山村,天气有些寒冷。陈望道坐在柴房里一丝不苟地忙着,冷风吹进屋内,他冻得手脚发麻。即使在这么简陋、艰苦的环境里,陈望道依然神情专注地进行着翻译工作,以至于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了都浑然不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至今传颂成为佳话。

  无独有偶,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东坡传》(月如钩著)中,也读到了一样的故事。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苏洵,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爱书读书,也是如饥似渴,常常读得“走火入魔”。有一年端午节,他的妻子给正在读书的苏洵送了一些粽子和一碟白糖当早餐。但是苏洵读书太过入迷,竟将桌子上砚台中的墨汁当成白糖了,吃得津津有味,等到他的妻子来收拾的时候,苏洵的嘴上满是墨水。

  非常热爱读书的陈毅元帅,也有蘸墨而读的佳话广为人知。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作客,发现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立即躲到一个房间里认真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用毛笔作批注。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就把糍粑和糖给他端去,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完全沉浸在书中。糍粑本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亲戚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众亲友来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陈毅却很风趣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少呢!”

  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他在练字的时候总是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吃饭的时候,饭是蒜泥和馒头,可是王羲之一边吃一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结果同样吃得满嘴是黑色的。

  至今不知“喝墨水”一词的由来,突发奇想,莫不是先贤、名人蘸墨而读的佳话层出不穷、流芳百世,“喝墨水”,就顺理成章成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象征?只不过,如今一年都读不了几本书的比比皆是,能入蘸墨而读之忘我境界的会有几人?


浙江工人日报 一起学 00003 蘸墨而读 2023-11-30 2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