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民声

“白大褂”遭冷遇是在还欠账

  微观点:“白大褂”遭冷遇,其实是在偿还医患关系长期欠下的账。在这过程中,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医学专业和医务人员,更是迫切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大量患者。重拾互信的医患关系,寄希望于医疗体制改革步子再大一些,速度再快一些。

  ■阮向民

  最近一期《半月谈》刊发报道说,在今年开学季,记者调研发现,过去异常火热的医学专业似乎遇冷,不少莘莘学子对从事医学专业望而却步。一些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医生这一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

  通常情况下,就业状况是学生填报志愿的指挥棒。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自然受到学生追捧。然而这一规则在医学这个专业上却失灵了。一边是医务人员青黄不接,一边则是学生对医学专业敬而远之。更让人忧虑的是,一些医学专业毕业后已经穿上了“白大褂”的人,到头来宁愿荒废专业也要另谋出路。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医学人才流失到了如此严重的境地,实在令人不敢相信。

  从国家层面说,培养一个医学专业人才,比其他专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从个人层面说,医生历来就是一份有尊严、有地位的职业,戴着“白衣天使”的光环,怎么就有这么多年轻人选择脱掉“白大褂”,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前程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执业环境变差。一名实习医生的体验是,经常碰见患者拿着“百度百科”指挥医生治病,质疑医生这有问题那不对,正常诊治常常是费尽口舌。每天在服务对象的质疑声中工作,这样的执业环境让许多刚刚入职血气方刚的年轻医生无法接受。

  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病人对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谨遵医嘱是病人应有的态度。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小病开大方、过度检查等医院的逐利行为,导致了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甚至医闹事件频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以大大缓解。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之间的信任一旦遭受污染,不是一时可以涤清的。患者看个病还得先上百度做一番功课,就是医患失信留下的后遗症。

  “白大褂”遭冷遇,其实是在偿还医患关系长期欠下的账。在这过程中,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医学专业和医务人员,更是迫切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大量患者。重拾互信的医患关系,寄希望于医疗体制改革步子再大一些,速度再快一些。


浙江工人日报 民声 00002 “白大褂”遭冷遇是在还欠账 2018-10-20 2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