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间

鲁迅作品过时了吗

  书人茶话

  ○林椿

  据媒体报道,鲁迅等一些老一辈文学家的作品,正淡出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换上了他人作品。而据我的观察,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但淡出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也仿佛慢慢淡出了人们的阅读书目,这不由地使我想起小时候以及青年时代是怎样读鲁迅作品的。

  其实我最早读到的鲁迅作品,就是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甚而我们玩的内容,也与先生当年玩的相仿。儿时的玩伴,几乎个个都会爬树、捉虫、斗蟋蟀、摸鱼虾。升到初中,读到《故乡》《阿Q正传》《祥林嫂》等,既喜欢上西瓜地里的小英雄闰土,神往于海边的美景,也真心为祥林嫂难过。到高中时,所选课文都是先生论战的杂文,知道了陈西滢、梁实秋等人,只觉得有点乏味,骂人厉害。

  到了青年时代,由于所学专业缘故,开始大量阅读先生作品并进行了一些研究,越读越觉得先生的博学、深刻和伟大。直到现在,先生的作品仍是我的床头书,时时诵读,温故而知新。

  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在他55年的生命中,他创作了18卷共约700万字的各类作品,有小说、诗词、外国作品翻译、学术论文、散文、杂文等,其中最有战斗精神、最体现先生个性的,是他的杂文。我以为,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先生“批判社会,唤起民众”的良苦用心,并真切地希望中国能摆脱困境,走向民主、自由、富强。

  用今天的话来说,先生绝对是当年最大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敢说真话,面对权贵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一支“金不换”笔把政客、军阀的丑陋肮脏揭露得淋漓尽致,把软骨文人的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把帝国主义伪善的画皮统统剥去,但对善良勤奋、却又愚昧落后的劳苦大众,又寄予深深的同情。一个社会,离不开清醒者和批判者,他们是社会的道义和良知。

  先生其实并不总是板着面孔,他的许多诗文都体现了他的渊博、幽默和情怀。对待孩子,他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对待朋友郁达夫,他写诗劝阻:“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对国民党所谓的保护文化,他说:“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对待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他郑重庄严地写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先生的精神永存,他将与我们同在。


浙江工人日报 人间 00004 鲁迅作品过时了吗 2019-05-11 2 2019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