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 身残志坚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残疾人选手全力角逐、力争上游令人感佩
选手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刘欣雨儿、程文彬 摄 |
■嘉职院学生记者姚思佳、崔静、苏雪纯 带队老师赵远远
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嘉兴开幕。全国约900名各类别残疾人参加了信息通讯、美术、手工业、工业和服务等5大类26个竞赛项目。作为该比赛的分赛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其中摄影艺术创作、服装制作、电子装配调试3个赛项的比赛。作为东道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志愿者热情服务大赛,学生记者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现场报道,以及他们近距离接触选手后的感悟、收获。
残疾人选手的开心事:通过大赛交到了新朋友
电子装配调试项目比赛结束后,学生记者采访了来自河北省的柯水昌选手。作为第一个从赛场走出来的选手,他坐在轮椅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和学生记者的交谈也十分欢快。
柯水昌表示,自己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已长达20年之久,“这次比赛不仅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能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很高兴能有机会与他们共同切磋、共同进步。”他激动地说道。
随后,学生记者们遇到了来自辽宁省的冉新民和李厚丹两名选手,他们还没从比赛的紧张中走出来。冉新民说,“这次比赛还是有点难度的。虽然有部分选手的实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心态却非常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很开心交到了新朋友。”
一名浙江籍的参赛选手也表示,“虽然比赛中自己太过紧张,反而在细节处出了点差错,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却结识到了新朋友,以后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相互增进电子装配方面的技术,相互分享经验,在我看来,这才是我们这次比赛最大的意义。”
身残志坚,用技能成就人生
摄影艺术创作赛项在学校公共实训中心三楼举行。场地分设8个摄影棚,参赛选手分批次进入棚内进行比赛。赛前、赛后,学生记者们先后采访了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他们分别是来自吉林省的毕磊、浙江省的郑正启、四川省的刘世均和云南省的徐凡。
见到毕磊时,他正笔挺地站在赛场的出口处,高大的身躯,穿着红色的赛服,特别醒目。当询问是否能够采访他时,他欣然答应了。毕磊说,他是一位来自吉林省的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他坦然地告诉我们,“我现在腿残疾了,爱好便少了,但闲暇时间总是放不下手里的相机。”当我们问到他对比赛的感觉时,他表示“还行”,说着,还和我们的摄影小记者切磋起拍摄技巧来。
与毕磊的淡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四川省的刘世均,他今年46岁了,问及对比赛的感觉时,他大声地说:“激动!非常激动!”然后又连忙摆手说,“我耳朵不太听得清说话,说话有点大声。”刘世均半夹着方言的普通话使整个赛后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他表示,“我一定要拿到奖牌,如果这次不行,那就下次再战。”
对郑正启的采访持续了较长时间,因为这次访谈有了一个手语老师的介入。郑正启显得放松而低调。他说,他的心情很平静,与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作为一名摄影人,他喜欢去参加各种比赛,丰富自己的生活。他喜欢人物摄影、生活摄影,还有纪实摄影,“喜欢记录生活中真实的美好画面。”
徐凡来自云南,他对我们不太专业的采访笑着说道,“摄影比赛不能说有没有难度,它比的是创新和灵感,不能说难不难,要说灵感有没有。”
徐凡告诉我们,摄影技术改变了他的生活,成就了他的人生,这是一条发现生活中美的渠道,摄影也让他认识了许多朋友,打开了自己的圈子。
综观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在参赛残疾人选手身上,我们全程看到的是豁达、乐观、坚强、勇敢,还有就是残疾人朋友坚持发展自己的喜好,坚持用技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作为我们身体康健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呢?
“参加比赛,促使我对技艺精益求精”
经过长达6个半小时的服装制作的比赛后,参赛者缓缓走了出来。由于长时间的比赛,参赛者的身体比较疲惫,学生记者团经过短暂等待,终于等到了来自嘉兴桐乡的吴子英选手接受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已经是第四次参加全国大赛了。这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说:“这次比赛时间非常紧凑,我要在短时间内做出5个拉链,与平常相比难度相对较大,过程出了一点意外,但是结果还是不负众望,完成了。”吴子英坦言,她十分重视这次比赛,在比赛前拒绝其他记者的采访,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服装制作中去。
比赛前,来自浙江舟山的选手张海斌显得十分紧张,但比赛中因为投入反而变得十分冷静。他在家乡开了个服装工作室,一开始,家里人不是很赞成他干这行,但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今已小有成就。他说,参加比赛,是想给自己一些压力,可以促使自己对技艺精益求精。他鼓励我们服装专业的同学要细心钻研,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技艺尽量臻于完美。
此次采访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状况,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有一颗热情上进的心,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钻一行,只有深入其中,沉潜往复,才能体味到职业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