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工会

打开天窗,话匣子装满暖心事

  ■记者张浩呈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职工李可可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李可可家在外地,今年夏天母亲带着他的小孩一起来宁海过暑假。孩子要赶来相聚,李可可满心期待。然而一想到住宿问题,心里就凉了半截,“我住的是单身宿舍,一家子人过来可怎么住,到外面租房花销又太大,当时真的是一筹莫展。”

  高兴事变成了烦心事。在“职工说事”工作室,李可可把这桩心事向公司工会副主席夏丁辉和盘托出。没想到夏丁辉当即联系公司后勤部门,协调宿舍问题,难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公司将李可可住的单间换成了套间,方便他们一家人团聚。就这样,烦心事又变成了暖心事。

  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开始推行“职工说事”制度。翻开海螺水泥“职工说事”工作室记录本,上面整整齐齐记录着上门“说事”职工的各种诉求。工作环境的改善,日常生活的烦恼,甚至周边小水沟的环境问题都成为职工反映的内容,不少事项已标注“办结”,职工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随着“职工说事”制度的推进落实,提意见、说问题,“打开天窗说亮话”正成为宁海企业职工的一种新习惯。

  在得力集团,住在和溪园员工宿舍区的研发部门员工通过“说事”感受到了便利。此前四五百号员工从宿舍区到厂区,需要步行近20分钟。“说事”后,公司行政部门想方设法,和当地交通部门衔接,促成了公交线路的延伸。如今,在宿舍区门口乘上107路公交车,员工们三四分钟就能到达厂门口。

  同样是出行问题,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则通过“职工说事”享受到了一份超级“福利”——接送他们上下班的大巴车。

  “润禾”是宁海胡陈乡的一家上市公司。去年5月,在当地总工会的推进下,“润禾”成为“职工说事”的首家试点企业。“职工说事”工作室建立后不久,就收到了希望解决员工上下班出行问题的诉求。公司不少员工住在宁海城区,到公司有近20公里的路程,有的员工甚至需要早上5点半起床才能勉强不迟到,遇到刮风下雨天,骑着电瓶车赶路着实让人揪心。

  员工反映这一问题之后,工会第一时间向公司管理层作了反馈。最终,公司安排了50万元资金,购置了一辆大客车,专门接送职工上下班,解决城区员工到厂区上下班的出行难问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购置大巴车,不仅方便了员工上下班,还为企业招工增加了筹码。“没想到买了车之后不仅解决了工人出行问题,而且提升了招工的竞争力,一辆大巴换来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公司工会主席刘丁平介绍说。

  在宁海,“职工说事”制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见效,在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王兴兵看来,关键在于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工作机制。通过“问事、说事、办事、评事”四个环节,逐一制订相对刚性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勤于向职工问事、善于倾听职工说事、敢于为职工办事、乐于接受职工评事。把“职工满不满意、赞不赞同”作为办事成效的检验标准,建立“一事一评”机制,工会办事得力与否,职工拥有评判权。这样的制度安排,目的就在于鼓励职工打开话匣子,说出心头事。


浙江工人日报 工会 00002 打开天窗,话匣子装满暖心事 2019-11-14 2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