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读书

温故而知新

唐诗中的离别情怀

  ■应红枫

  我收藏有一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是我上个世纪90年代在浙江省航运公司客轮上工作时,从上海小东门书店购得的。后来虽然经历了工作调动和几次搬家,但是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今天,它被我从书柜里翻出来,温故而知新,再次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唐诗三百首》里面收录的唐代主要诗人作品中,很多是描写送别的场景,而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在诗人笔下就有不同的情感表述。比如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送别诗中的代表性作品,虽然是送别,但是读来却不让人伤怀,诗人的乐观和豁达,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诗人通过“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描写,激励即将分别的朋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即将踏上的新途。此诗气韵深邃,体现了诗人心胸豁达,摒弃了离别的悲伤和消极情绪,给人以志存高远、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情怀。

  而李白的《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充分体现了大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笔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在船上将要远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送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诗人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了汪伦和他的友情,运用了极致的夸张手法,同时也是对自己此行汪伦对自己的款待表示了感谢。

  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大诗人李白在烟花三月、繁花似锦的春天和好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依依惜别,不舍地看着孟浩然坐船去扬州的帆影渐渐东去,消失在天空的尽头。诗人站在江边极目远眺,只看见浩浩长江滔滔地向远方流去,因而难掩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李白和孟浩然虽然相差10岁,但是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世人所称道。于是在送别之际,李白挥笔写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当然,同样是送别友人,不同的诗人身处不同的境地和人生际遇会抒发不同的情怀,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地上的尘土,也使得客栈周围的柳树枝叶翠嫩一新。我请朋友你再干一杯美酒吧,向西出使过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知和亲友。这首送别诗的情绪就有点伤感了,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人读来黯然伤怀,内心产生依恋的感觉,甚至会有“前途未卜、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消极情绪了。

  相对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更喜欢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在唐代诗人的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恋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激昂、发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的真诚情谊,更能激发人的坚强信念,也更显示诗人的豪放风格: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自信,在临别之际给朋友以慰藉,也给予积极向上的力量,字里行间充满满满的正能量。

  在《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赠别诗歌还有很多,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反复玩味和学习,从中可以领略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让人受益匪浅。


浙江工人日报 读书 00003 温故而知新 2022-08-23 2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