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健康·养生

介入治疗绝杀肝癌细胞

  ■郭立文(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治医师)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在全球范围内,肝癌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70余万新发病例,其中超一半的新发患者在中国,而我国的肝癌患者有一半在江浙沪地区。

  58岁的林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2016年4月被查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伴随肝内多发转移灶。手术切除直肠肿瘤后,马上进行常规化疗和传统介入治疗,但遗憾的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林先生也感到万念俱灰,绝望得吃不下任何食物,消瘦得没了人形。

  前段时间,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国良副院长给他做了介入手术,1个月后复查,发现肝脏肿瘤大面积坏死。林先生终于吃得下饭也睡得着觉了,又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近年来,介入技术在肝癌的治疗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微波消融治疗术。

  TACE治疗——

  将肿瘤“毒死+饿死”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在血管造影机的监视下,将导管插入到肿瘤供血动脉后,通过导管直接注入一定剂量化疗药,这样可使肝癌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达到毒死肿瘤细胞和减少全身的副反应的作用。

  现在临床上研发了一种新的栓塞材料,即“载药微球”。它将化疗药物包置于一定的基质中制成小球状物,通过微导管将“载药微球”注入患者肿瘤靶血管,对肿瘤进行精确打击。此时肿瘤的供血血管将被微球堵塞,肿瘤细胞得不到“养分”供给逐渐“饿死”,同时微球中装载的化疗药缓慢地在局部被不断释放出来,持续“化疗栓塞”,达到持久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局限在微球内,可以非常集中地“毒杀”肿瘤细胞,减少“误伤”正常细胞的几率,大大减轻了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也显著降低了化疗药物对肝脏功能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副反应更轻。

  射频/微波消融治疗——

  将肿瘤“烧死”

  肿瘤局部消融是在CT/B超引导下将射频/微波消融针通过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其精准地放置到肿瘤内部,通过外部机器控制使肿瘤局部温度达到100℃以上,并可控制消融的范围,几分钟之内即可杀灭肿瘤,因为定位精确,所以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最小。由于消融治疗微创又有效、操作简便、易于反复施行,所以往往成为手术后复发性肝癌的补充治疗手段之一。

  综合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由于肝癌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加上肝癌的发生背景不同,肿瘤异质性大,因此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综合运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手段,从而达到最大的肿瘤治疗效果,将肿瘤“围歼”。

  对于体积较大的肝癌,射频/微波消融治疗很难一次性将肿块完全灭活。可以先通过TACE治疗,使得肿瘤缩小,再对残余的肿瘤组织进行消融治疗,达到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对于有肺部或其他部位转移的肝癌,可通过TACE或消融治疗控制肝脏病灶,再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或化疗控制远处转移灶。

  据了解,作为肿瘤的专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每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数在1500例以上,通过运用综合治疗手段,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达到了65%以上,同时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肝癌由“不治之症”变为“部分可治之症”。


浙江工人日报 健康·养生 00003 介入治疗绝杀肝癌细胞 2017-10-31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