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冯涛的“开挂”人生:

从职教学生到高校教师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周曦

  不到30岁,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各级别比赛大奖拿到手软,刚毕业就收到多家名企抛来的橄榄枝……

  这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专业2007届毕业生冯涛的“开挂”人生。

  因为优秀,他被母校破格留校任教。但这位1989年出生的青年教师的“优秀”并没有止步。

  没有双休日的大学生活

  冯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排迷你Hello Kitty,色泽晶莹剔透,非常精致。

  “这些都是肥皂,学生自己做的,很好玩吧。”冯涛对记者说,“当初我也是这样被吸引的,加上自己喜欢化学,就选择了精细化工专业。”

  2007年,冯涛以高分成绩考入杭职院。进入专业学习后,冯涛感受到化学反应如此神奇,哪怕万分之一的成分改变,也能引发不同的结果。

  “刚开始觉得好玩,但慢慢地就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会去研究背后的原理。因为精细化工跟生活联系紧密,做出来的成果更明显,所以会更有成就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杭职院从2008年开始试行“小试课”,即以小班制的形式,由老师带着做项目,类似于研究生的“导师制”。

  “小试课”培养了冯涛的动手能力,让他有机会把想法变成现实。他经常钻进实验室一泡就是一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研发了很多项目。至今分院的学生作品展示处还放着他研发的一款护手霜。“很成功的一款产品,可以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冯涛说。

  他不仅是一枚“学霸”,从大一开始,他就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班团支书,还是校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学校第一届艺术团团员。当同学悠闲地享受大学时光时,冯涛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要做的事列表,然后一件一件去完成。事情太多的时候,课程就会落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补课。大学三年,他几乎没有双休日,作为杭州本地学生,他一学期才回家一两趟,连母亲都怪他不着家。

  但不着家的冯涛,最终成为了杭职院首个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并多次拿下了市、省、国家级技能比赛的大奖。

  拒绝行业巨头抛来的橄榄枝

  2010年,在获得浙江省高职院校分析技能竞赛冠军、浙江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后,冯涛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分析技能竞赛。他不负众望,拿下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赛在整个行业有不小的影响力,回校后,即将毕业的冯涛很快收到了6家企业的邀请,包括传化集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等优秀的企业和平台。

  冯涛最终选择了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成为了那里唯一的高职学生。“同事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连本科生都很少。”冯涛说。

  但很快,他也收到了母校的邀请,希望他留校担任教师。

  “从中学开始,我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加上对杭职院很有感情,就决定回到母校。”冯涛说。

  曾经的学生变成了老师,他更加理解学生的心理。教学的时候,他会用网络流行语、以某个明星用的护肤品来开场,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引申到工艺制作上,由浅入深地展开课程。因此,他深受学生喜爱,被亲切地称呼为“涛哥”。“我跟学生的关系好到他们连恋爱的事情都会找我谈心。”冯涛说。

  “学生的成功才是我最大的成功”

  2013年,冯涛带领杭职院学生团队以一款“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获得了省环保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这是全省的本科、高职同台竞技的舞台,面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强手的情况下,冯涛团队的作品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一位企业的评委对冯涛说:“你这个设备有多少台,我买多少台!”

  “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是一款室内空气检测设备,安装在窗户上后,它可同时检测室内外的空气质量,用户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窗通气,该设备可连通手机显示,而它的核心技术在于实现一个检测器完成两个气路的空气检测。该技术之后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之后,“便携式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连续在省、国家桃战杯中获特等奖、全国最佳创意奖。冯涛也荣获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冯涛致力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选手比赛当时的心态、赛场的具体细节,都会影响比赛成绩,这些只有参加过比赛的人才最清楚,也是我的优势。”有着丰富比赛经验的冯涛说。

  工作7年,冯涛说自己带过的参赛队伍都数不清了。而在同校的老师们的印象中,就是“这个专业三天两头拿奖,手都拿软了。”

  正是指导比赛,让冯涛更加认识到了教师的意义:“学生参赛,我比他们还紧张,紧张程度超过了我自己参赛,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的成功才是我最大的成功。”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从职教学生到高校教师 2018-02-09 2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