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读书

《四季之歌》:

梭罗一生的文学工程

  ■林颐

  “你写日记吗?”这句普通的提问,是文学史上的著名美谈。

  1837年的秋季,时年20岁的亨利·戴维·梭罗与比他年长、已经成名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成为好友。爱默生的问题启发了梭罗。从此,写日记成为梭罗一生的文学工程,持续终老。梭罗从1837年到1861年写下的野外观察日记,先是在19世纪末由他的一位朋友以春、夏、秋、冬为题出版了4卷,后来又陆续出版,共有20卷之多。

  对于非专业研究的读书人,好的精选,十分必要。这部《四季之歌:梭罗日记选》就是佳品。该书保留了春夏秋冬四卷的基本结构,年份服从于节令,某月某日的书写穿插交织着季节的更迭。年年月月相似,岁岁日日不同。在康科德,在梭罗的世界,自然的美景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发生太大的变化。或许是因为,那份爱的心境始终没有更改。

  春寒料峭,满月当空。蓝知更鸟在唱歌,鹰在沼地上飞翔。夏气温暖,林间美不胜收,群蛙探头探脑,金龟子披甲飞过。秋风渐起,落叶斑斑,山上矮栎遍生,枫树蔽野。冬雪银晖,日暮西沉,啄木鸟双翼带风,振翅而去。

  在梭罗的日记里,自然界以及四季的变化成了他自始至终观察、追踪和记录的对象。农人和农事,与乡人的交往,时而显露笔端,但是,感觉上,人的活动是镶嵌在自然的背景里的,或者说,与自然消融。除了观察和描写那种不属于人类,只属于自然的特定的美和秩序之外,梭罗尽可能地抹除自我的印记。这并不是说,梭罗只关心自然,不关心人。梭罗不是避世的隐士,他继承家业的铅笔厂办得不错,他设想康科德应该成为良港,他关心废奴运动,为反对墨西哥战争而坐过牢,梭罗关心公平正义和道德良序,正因此,他亲近自然,追求身心的健康和精神的自由。

  本书有篇好序言,出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安妮·伍德丽芙。序言详细介绍了梭罗的创作生涯、日记风格、思想历程等。其中有处特别提及,当梭罗挚爱的兄长约翰在1842年病逝之时,梭罗的日记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只是,日记文字从4月到10月付诸阙如。伍德丽芙提示我们,这正是深沉的怀恋的表现,也可借此理解《瓦尔登湖》何以要注目于“真切的生活”,并明白其中的深切的思考源自这致命的创痕。

  梭罗的日记文笔优美,描画细致,并非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这与爱默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是爱默生向他说明了写日记的好处,有利于训练简洁明快的文风。爱默生很喜欢梭罗作品的风格,后来在他担任编辑的杂志《日晷》上,经常刊发梭罗的文章,有些就是日记的选段,有些是由日记素材写成的论文、诗歌和随笔。《日晷》是梭罗重要的发表阵地。在《日晷》存在的4年,梭罗写了大量作品,其中部分被《日晷》刊用,另外都被拒稿了,这些经历促使梭罗认识到把文学作为职业意味着什么。

  梭罗的日记写作经历了几个阶段。在起初,梭罗用日记摘抄一些别处看来的段落。然后,他从爱默生《论自然》等著作里吸收营养,模仿爱默生,表达文学的沉思和个人的随想。1843年,《河上一周》出版,这是梭罗的第一本书,根据梭罗在1839年记载的与约翰共游梅里麦克河的日记改编,该书在当时寂寂无名。1845年,梭罗移居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造就了一部传世的名作。到了1850年之后,梭罗越来越频繁地写日记,他已经养成了把每天散步时的思绪整理成字字珠玑的日记的习惯,不断地锤炼表达的技艺,详述那些瞬间消失的体验,梭罗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要把日记作为公开的出版物展现在公众面前,只是,他踌躇着,怎样用更好的方式来整理庞大的文字材料。这是他未竟的事业。

  《瓦尔登湖》绝不是梭罗的全部。《瓦尔登湖》的源头,梭罗所有创作的源头,以及梭罗人生差不多全部的积累,持续的工作热情,发自内心的爱,更多地容纳在他的日记里。


浙江工人日报 读书 00003 梭罗一生的文学工程 2021-02-09 2 2021年02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