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健康

上蒸下煮 慎防中暑

  ■宁宁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气温最高,雷雨横行,大地如同一锅煮开之水,自下而上,夹在其中最为炎热,容易引起中暑。

  中医认为中暑分中阳暑和阴暑。中阳暑常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淡苔黄、脉洪数等,严重者可致昏迷。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喝绿豆汤、荷叶茶、吃西瓜等祛解暑热,或加用适量沙参、西洋参、麦冬、玉竹煮汤,以达到益气养阴的效果。还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十滴水和仁丹” ,或服中药汤剂如“白虎加参汤”、“清暑益气汤”等。

  反观阴暑,往往起病缓慢但缠绵不去。一般是由于在极热状态时突然进入空调房猛吹凉风,或者马上洗冷水澡,吃大量冷饮等,导致原本张开的毛孔条件反射性收缩,使暑湿之气困于体内,身体难以散热,而导致“中阴暑”。常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身困重、腹泻腹痛、舌淡苔白腻,脉弦细。日常可食用“薏苡仁粥”健脾祛湿,喝生姜茶温中散寒,顾护脾阳。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趁暑化湿解冬病,冬病夏治正当时。

  阳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更是我们身体充满活力的源泉。历代养生家都对阳气非常的重视,认为机体阳气充沛,才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此时人体内的阳气最为旺盛,体内阴湿亦外泄。也是养生的最佳时节,做好身体保养工作,可以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以阳虚证为表现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通过人为调和,增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经,极大利于祛除寒邪,缓解或治愈冬季易发病。

  大暑,热气过盛,湿气最重,此时,健脾祛湿、温运脾阳,调理脾胃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芡实、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搭配做粥,可以健脾祛湿。建议晨起后食用一些热粥,增强脾胃功能。平素也最好吃跟自己体温接近的食物,少吃寒凉的食物,有益健康。

  古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姜是助阳之品,可以温脾阳、散寒湿,和中发表,也是防暑祛湿、散寒解表的良药,还可有效缓解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因此,可以多饮一些姜茶。还可以用生姜水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驱走体内寒气,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工人日报 健康 00003 上蒸下煮 慎防中暑 2022-07-25 2 2022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