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职业教育

职教助力乡村 振兴的新路径: 赋能母亲

  ■朱小峰

  在脱贫攻坚重任顺利完成之后,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这是全民都有义务参与的事业,职业学校具有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方面,应有更大作为。但是,职业学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合适的载体和有效的抓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笔者看来,赋能母亲,为脱贫地区的母亲提供家庭教育能力,可以成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

  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中国儿童中心公布了“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调查”结果,该项调查显示,脱贫地区“父养母教”,即父亲承担养育费用、母亲承担教育责任的模式较为常见。《三字经》中有“子不教父之过”一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模式给人一种错觉——母亲在家庭中只承担着生活照料的义务和责任,子女的道德教化和能力培养是由父亲来完成的。实际上,具体生活中,由于父亲更多忙于赚钱养家的外在型角色定位,后代的教育其实主要还是由母亲负责安排和监督。“父养母教”的教育格局在脱贫地区较为常见,其实正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分工在子女教育管理上的折射。

  因此,职业学校应该充分激活自身的社会培训功能,组织专业教师走入乡村,送教上门,更多为脱贫地区女性,尤其是已婚已育的母亲群体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服务。受个人职业技能所限,脱贫地区的居家女性,在经济上往往处于被动位置,造成了她们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独立性的尊严感。在经过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训后,在提高她们经济能力的同时,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教育话语权,可以更好地为其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尊严保障。

  职业学校在为脱贫地区母亲群体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为她们组织文化素养方面的训练。毋庸置疑,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具有较多的知识素养积累。脱贫地区女性的教育经历,大多只能为她们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文化知识,并不足以保障她们拥有教育后代的完备知识体系。因此,职业学校应以信息化素养为抓手,赋予她们学习的能力,重点是以子女的教育为目标导向,驱动她们主动学习,尤其是可以通过利用碎片时间开展专题性网络化学习,为她们辅助孩子的学习提供知识能力保障。

  职业学校还应该利用其乡村生源较多、对于乡村情况更为熟悉的特点,开展精准化“三下乡”服务,组织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推进脱贫地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母亲的道德水平和文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子女的成长成才高度。因此,通过科普宣传、团队辅导、个性化帮扶等方式,充分释放职业学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服务热情,能够极大改善脱贫地区母亲群体的精神文明面貌,有助于她们把孩子教好、教对。


浙江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 00003 职教助力乡村 振兴的新路径: 赋能母亲 2023-01-05 2 2023年0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