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工报视野·广告

赵津伟——找寻姓氏的人

赵津伟(右)和父亲马凤国(中)、弟弟站在一起。 记者张浩呈 摄

  记者张浩呈报道 赵津伟原本并不姓赵。17年前,流浪一年多时间的他,被安排进入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会给每个不记得名字的孩子取名字,按照百家姓排序每年轮换一个姓氏,赵津伟来的那一年轮到赵姓。从此之后,他成了“赵津伟”。

  在赵津伟模糊的记忆中,他知道自己并不姓赵,此后的17年时间里,赵津伟一直想找回自己原来的姓氏,也找回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命运的拐点

  对于赵津伟来说,童年时的一次外出玩耍,成了他命运的拐点。

  2005年1月27日,从深圳西开往上海南的K198次火车上,一名年约7岁、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来到了杭州。这个小男孩就是赵津伟,那时他已离家走失大约一年时间。

  据赵津伟回忆,当时是因为调皮,在外面玩耍时爬上了一辆货车,后来在车厢里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等到他醒来时,货车已经把他拉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周边一切都让他感到既好奇又害怕。

  接着赵津伟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乘着火车,从石家庄到了徐州,又到了南京,沿路流浪和乞讨。其间,自己还被骗进了乞讨团里,帮着大人乞讨赚钱,被控制了几个月。一次趁着看管的大人不注意,才跑了出来。后来到了杭州,生活才稳定下来,有了栖身之地。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左伟回忆,在火车上,乘警发现了赵津伟,在火车上寻找其家人未果之后,将他转送到了杭州东站派出所,后来他被安排到了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生活。

  在保护中心,赵津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不但有了栖身之地,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保护中心的专业老师还定期给他上课,教他文化知识和手工技能的同时,还给他做心理疏导。

  虽然有了安稳的生活,但是赵津伟内心始终渴望着回家。

  大海捞针

  关于家庭和自己,赵津伟隐约记得父母早年离异。赵津伟说,小时候他不太喜欢上学,经常独自跑去玩,有时候也会跑到隔壁村去,每次都不会太远,父亲都能把他找回去。“离家之前,父亲刚帮我交了学费。”可这次他不小心上了货车,父亲再没能找到他。

  关于家乡的环境和风俗,赵津伟还有印象的是,从家门口能看到门前的黄土坡和山峦,逢年过节时,村里会搭戏台唱戏,还有小孩子最喜欢的皮影。自己的家中有土炕,基本上不吃大米,以各种面食为主食。此外,赵津伟的右手小拇指与无名指截肢残缺,那是因为小时候一次烤火不慎烧伤,到现在手背上还留有明显伤疤。

  根据分析研判,杭州民政寻亲团队判断他的老家应该位于石家庄以西,山西或石家庄往北。救助站“老李寻亲室”的寻亲团队联系了那一带上百个村庄和派出所,每次联系都是满怀希望,却又次次失望。其间,寻亲团队也曾联系本地和当地一些媒体发布寻亲公告,受限于当时的寻亲手段,寻亲始终无果。

  “关于儿时的记忆已很模糊,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叫金伟(音),爸爸叫马凤国(音)。但是家人的体貌特征,已经记不起来了。”赵津伟说。

  人海茫茫,仅凭这些信息,想找到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做梦都会梦到家人

  刚到杭州的时候,赵津伟曾被一户爱心人士家庭收养,但小学一年级上了半个学期,他就被送回了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理由是太顽皮了,大人根本管不住他。

  按照规定,18周岁成年后,赵津伟来到了杭州市民政局下属的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从生活到工作,杭州民政各个部门和单位就像一个养育孩子的“老母亲”,可谓操碎了心。由于天性顽皮不爱学习,赵津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让他能掌握一技之长,赵津伟被送到了现代汽修学校,在那里读了中专。2016年4月,赵津伟在杭州殡仪馆得到了一份工作,开始自食其力。

  虽然工作稳定,但是家在哪,亲人在哪,一直是萦绕在赵津伟心头的结。工作之余,他的脑海里,时常会闪现出家人的片段,“长大以后,回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家人”。

  这些年,左伟一直与赵津伟保持联系。左伟说,每当过节时,找他聊天谈心,他都会问,他的家人还能再找到吗?“能看出他很惦记他的家人,尤其在万家灯火时,更能感觉到他的孤单”。

  17年来,赵津伟从未放弃寻找家人,杭州民政部门也从未放弃帮助赵津伟寻找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赵津伟的身世之谜终于有了眉目。2021年9月,通过公安综合研判技术多次查找,同时,央视等媒体和“宝贝回家”网站纷纷介入,全国热情网友都来提供线索,终于把目标锁定在枣庄。

  “对不起,让你担心了17年”

  “儿子,终于找到你了!”相隔17年,前不久,赵津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在认亲现场,父亲马凤国和赵津伟相拥而泣,这是一个缺席了17年的拥抱。

  赵津伟走失的17年,也是马凤国寻子的17年。赵津伟走丢后的几天内,马凤国跑遍了临近的几个县城。在感觉孩子可能不在山东了,他就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往其他地区甚至省外找寻,“这些年每到农闲我就会出来找,去了安徽、山东、江苏……得有七八个省了,不能放弃。每天睡觉前都念叨,希望亲人给我托个梦,告诉我孩子在哪里。”

  寻亲路上,马凤国省吃俭用,有时为了贴补路上的开支,他还沿途卖起了土特产和气球,“这么多年从没想过放弃寻找,因为他是我儿子。”

  “老爸,对不起,让你担心了17年。”见到父亲,赵津伟心里满是愧疚,童年时的记忆也立刻被唤起,父亲还是那个样子,只是“老了、黑了、胖了”。

  经过17年的找寻,赵津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姓氏、自己的家。赵津伟计划好了,今年过年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好好团聚”。这应该是这个家庭分离17年后,真正意义上的一顿团圆饭。


浙江工人日报 工报视野·广告 00004 赵津伟——找寻姓氏的人 2022-07-07 2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