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饭”吃得更“香甜”
■郭元鹏
据媒体报道,一个月来,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组织人员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现状以及平台用工进行了调研。现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实地走访新业态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工作及生活情况。调查显示:一些吃“青春饭”的“新业态”收入虽然不低,但是劳动保护有待提升。
一位21岁的配送小哥在被问及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说: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长,没时间谈恋爱。调查显示,商超配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配送员吃的是“青春饭”,工作需要较强体力支撑,虽然工资不低,但存在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
眼下,新的就业形态越来越多,“旧的三百六十行”与“新的三百六十行”交融发展。由各类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主导形成的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出租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
不过,新就业形态在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劳动收入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着劳动关系不明晰、权益保障有欠缺等问题。由于一些平台往往采用业务外包等方式,给劳动保障带来了一定难度。一旦遭遇工伤、疾病等,容易陷入困境。前段时间,某地一名22岁女主播因连续熬夜加班突发疾病去世,就引发了大家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强度的关注。快递、外卖、直播、网约车等新业态就业人员,每天工作超10小时是普遍现象,缺乏工时规范约束。
综合来看,不难发现新就业形态之下的“新职业”由于发展迅速,各种约束制度还没有跟上步伐,给劳动权益保障留下了一定缝隙,尤其是其涉及的劳动权益还没有细化规定。
这些职业群体,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吃“青春饭”。假如各种劳动保障没有到位,就很可能让“青春饭”盛进了“易碎的碗”里。比如“没有时间谈恋爱”,比如职业疾病防范以及“五险一金”不到位。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机会互联网化、工作时间碎片化及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等特点,权益维护面临许多困难问题。解决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组织建设和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是促进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让“青春饭”吃得更“香甜”?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多做些事情,探索适应于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护方式。对于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从业者,要针对各自业态特点逐步建立合理的工时制度,尽快制定细化的劳动保障标准,以避免过劳、减少隐患,提升从业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最大限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劳动的尊严、职业的健康、未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