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善”为帆 “和”作楫 “自”筑舟

杭州江干工会开启参与区域社会治理新航程

  编者按

  5月21日,省总工会举行全省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视频会议。会议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化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提升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在助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重要窗口”建设和助力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中彰显浙江工会的使命担当。会上,一批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作了经验交流。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会样板”专栏,推出一批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报道,以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突出工作特色,强化工作推进,发挥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积极贡献者。

  记者阮向民、杜成敏报道 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起航,工会组织扬什么帆,选什么楫,造什么舟?杭州市江干区总工会对照航标,以“善治、和治、自治”为核心,开启参与区域社会治理新航程。

  “善”为帆,凝聚精神力量

  漫步风景优美的“劳模工匠文化绿道”,欣赏“碧波倒映,茂林修竹”的自然之美,品味“石雕印章、书画卷轴”的文化之美,感悟“匠心筑梦,实干兴邦”的匠心之美。这条带着浓浓“工人味”“工会味”的绿道自去年9月20日开通以来,越来越多的职工、市民走近这里,在潜移默化中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植根于心。

  这条“劳模工匠文化绿道”是杭州江干工会的匠心之作,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春晓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作为党的群团组织,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职工,陶冶思想情操,提升道德修养,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

  以“善”为帆,江干区找准了参与区域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方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善治”。“善治”的推动和引导,体现了鲜明的工会元素,在建设“劳模工匠文化绿道”的同时,举办“劳动美”职工文化节,开展“劳动美”送文化进企业活动,以“江工学堂”“江工缘”等为载体,开展“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活动。

  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为硬核的“善治”理念所凝聚的力量,在今年疫情防控战斗中得到了检验,尤其是工会干部韦长春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了无数职工群众。从大年初一以来,江干区总工会第一时间向广大职工发出倡议书,及时传递中央抗疫声音;第一时间走访慰问,下沉基层志愿服务;第一时间助力复工复产,蹲点企业做好保障。截至目前,工会志愿者参与33568人次,在“两战”中彰显了工会引领职工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大局的情怀和担当。

  “和”作楫,做实“5G”功课

  “5G”为时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江干工会,一套以“5G”命名的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法逐渐成型。陈春晓告诉记者,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必须在“基”字上下功夫。取“5G”谐音,江干工会着力打造“5个基”的工作格局:传承一个基因,坚守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主责主业;夯实一块基石,坚持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发展;完善一套基础架构,坚定机制先行的工作理念;组织一支基干力量,坚固联手联动联调的工作格局;编织一张基地网络,强化和谐劳动关系阵地建设,以此推动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体系创新和能力提升。

  “5G工作法”的核心是“和治”,以“和”为楫,工会找准了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发力点——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发展。

  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江干区总工会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着眼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探索联席会议机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调解联动机制、争议联调机制和“互联网+”机制,形成工会搭建平台、人社调解联动、司法诉前参与、多方精准服务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一支讲奉献、精业务、有担当的基干力量,江干区总工会致力于参与社会治理队伍建设,营造联手联动联调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中,整合人力资源,组建完善了三支队伍: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和谐劳动关系发展工作小组、工会法律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根据职工需求,确定调解、维权和服务三位一体工作职责。

  在江干,工会牵头的劳动关系阵地建设风生水起,形成了1个区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中心、9个街道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站、一批企业劳动关系调解工作室组成的三级工作体系,以全区205名调解员和重点工会为支点,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筑牢工会调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化解的坚强防线。

  “自”筑舟,强化组织职能

  风劲帆满,中流击楫,还需坚固的航船来保障。江干区总工会结合工会改革,通过“自治”,强化工会组织职能,提升参与区域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效力。

  凯旋街道总工会是浙江省唯一城市社区群团改革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形成了项目化推进、家园式服务、激励化保障三个常态化工作方法,提高了基层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基层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创新力度,促进了基层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规范化程度。

  以凯旋街道为模板,江干区总工会致力于“自治”的力量整合、功能聚合、劳资融合。

  深化基层组织共建共享,推动力量整合。江干区总工会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的目标,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兜底建等方式,推进基层工会覆盖到楼宇商圈、中央商务区。以“综合、融合、整合”的理念,破解“小三级”企业建会难问题,推动“小三级”工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作用明显。

  深化民主管理运行模式,推动功能聚合。江干区推广“四四一”企业民主管理模式,即坚持四项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和职工董监事制度);开展四大活动(职工代表提案活动、职工代表巡视活动、职工代表评议活动、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一个主体作用(职工代表的主体作用),既调动职工积极性,又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深化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劳资融合。通过广泛开展“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和职工互相尊重,互相依靠,融洽劳资关系,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详见第2版)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善”为帆 “和”作楫 “自”筑舟 2020-06-18 2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