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工匠”修炼手册之台绣传承人林霞

创新让台绣绽放新姿容

  匠心独白:台绣艺术已经深深融入我的精神世界,我无时无刻不在研究它、吸收它的营养,并用自己生命去激活它,赋予它新的内涵。

  匠人数据:从事台绣设计40年,创办的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在全国拥有500多家专卖店,为台绣焕发生机、走向世界作出突出贡献。

  记者杜成敏报道 在林霞众多的台绣设计作品中,有一套四幅的《原·衍生》系列刺绣作品不得不提。

  《原·衍生》展现了蚕茧到蛹、再回归茧的轮回过程,表达出母体衍变出新生,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意义。

  该作品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将传统的花鸟鱼虫图案换成了一个个具象组合,还使传统平面绣花向立体浮雕转变。该系列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百花奖”和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原·衍生》之所以特殊,因为它恰好映射出林霞对于传统文化和技艺发展的探索、体悟。

  1979年,16岁的林霞进入台州绣衣厂工作,担任图案设计师。结果刚一进厂就遭到了冷遇。

  “安排带我的师傅不愿意收徒,当场就把我回绝掉了。”林霞说。

  师傅的拒绝让林霞很受伤,但同时也激发了她内心的倔强:“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行业内做到非常出色。”

  此后,林霞有幸拜台绣最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大师陈克为师,开始刻苦“修炼”。

  “那时候热情很高,心里也憋着一股劲,每天扑在厂里不停地画啊画的,除了大量的练习,一有机会就向师父和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后来因为画得好,还有同事私下向我借花样本复制。”林霞说。

  工作时间长了后,林霞逐渐不满足于在原有图案基础上的简单组合与变化,开始潜心琢磨各种新鲜花样,以及为了实现新花色而要进行的工艺和技术创新,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她也被提拔为绣衣设计组组长。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机器工业的崛起和人们审美的变化,台州绣衣厂进入发展的低潮,沦为了外贸订单的代工厂。林霞觉得自己的特长无法再施展,便决心辞职自己创业。

  “台州绣衣厂走向衰落,并不是刺绣的工艺不好或者缺少发展的空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创新和与时俱进。”林霞说:“只要不断创新,台绣永远是艺术瑰宝。”

  1998年,林霞申请注册了“台绣”品牌,以时装为载体、以刺绣为文化,将台绣与时装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手工艺在新的时期焕发新的活力。

  她在台绣传统抽、拉、雕技艺的基础上,将生物、艺术、刺绣、概念一体化,形成独特风格,自成具有台绣特色的新流派,将台绣的针法技艺、表达形式、运用领域和影响范围推上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成为了当代台绣的开创者。

  2016年,林霞受邀为G20杭州峰会设计制作《紫椹》屏风,成为了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贵宾接待室的主题屏风,并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为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保护和弘扬台绣这块“瑰宝”,成为了近年来林霞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2008年,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林霞的努力下,投资500多万元、历时3年的台绣艺术馆正式开馆,并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

  此外,林霞创办的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近年来也不断吸纳新人和民间刺绣艺人,并拥有了省、市、区三级传承代表人,创新作品共获24项专利,5项发明专利,成为浙江省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刺绣产品色彩研发基地。

  在林霞的手中,台州刺绣一次次绽放出新的姿容,具有百年历史的台绣,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让它历久弥坚、神采焕发。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1

浙江工人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创新让台绣绽放新姿容 2019-10-18 2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