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一起学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一场探索之旅,播下“工匠”种子

小小“工程师”动手搭建地标建筑模型。

  ■薛曹盛、杜赛、张云洁

  “原来我们‘看不见’的地下空间,这么错综复杂,就像走进了神奇的‘地下迷宫’!”近日,在宁波市政集团承建的鄞州大道至福庆路综合管廊,参加研学的胡昕泽小朋友连连惊呼。

  当天,宁波市政集团携手海曙区段塘街道,打造“行走的研学课”,为小小“工程师”们开启了一场关于城市建设的探索之旅。

  探索管网遍布的“地下世界”

  在项目负责人时义敏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戴上安全帽,点亮头灯,深入综合管廊,开启“地下世界”探索之旅。

  “欢迎各位小工程师,我们现在正站在离地面十几米深的地下王国,这深度相当于六层楼高,大家想不想看看?”时义敏的话,瞬间点燃了小朋友们的热情。他们兴奋地交头接耳,眼里闪烁着好奇:“哇,地上世界再熟悉不过,但地下世界的探险之旅,还是头一遭!”

  深入管廊内部,小朋友们被眼前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灰色管道网络所吸引。这些管道宛如城市的“血管”,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城市健康与民生福祉。小朋友们或三两成群,或围成一圈,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管网。

  “快看,这管道里流的就是我们家的自来水呢!”7岁的陈芷娴惊喜地指着一条管道,小手轻轻触碰着冰冷的金属表面。这是她第一次来参加工程类的研学活动,尽管对复杂的工程原理一知半解,但眼前新奇的一切,让她大开眼界。

  “哇,机器人好酷炫!”“机器人是飞过去的吗?”“我还没见过这样的机器人呢!”活动现场,最让小朋友们连连惊叹的就是机器人巡检环节了。只见机器人悠然自得地沿着预设轨道滑行,利用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对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是首次在宁波综合管廊内采用机器人巡检方式。巡检机器人在收到指令后,可按照最高2米/秒的速度巡检,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将结果推送到后台电脑上,可以实现管廊病害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报警等功能,实现替代人工完成日常巡检项目70%以上,巡检效率提升4倍。

  在建筑模型中感受工匠精神

  在宁波市政集团展厅,有一排精致的建筑模型,诸如长丰桥、中山路、夏禹路隧道等,每个项目都凝聚着企业的匠心。小朋友们组成六人的“工程师”团队,迅速投入到准备工作中。他们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为队伍取名、构思口号,还要绘制出代表团队精神的吉祥物,拼接城市模型。

  “未来创新”这一响亮的队名脱颖而出,紧接着,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现场作画,设计出充满科幻色彩的飞船、行星;有的则负责创作口号。孩子们摆出宇航员的失重造型,喊出了“未来创新,奋发图强”的口号。

  在模型制作环节,9岁的胡昕泽玩得不亦乐乎。尽管他的脸蛋、衣服、鞋子上都沾满了颜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不一会儿,他就在长丰桥的模型上绘制出了青灰色的大路。研学课堂上,无论是复杂的管道结构、智能的机器人还是精美的模型,他总是站在研学队伍的前排,带着一双求知的眼睛。

  活动尾声,小朋友们纷纷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手持迷你榔头,神情专注地摆出专业姿态,仿佛置身施工现场。这一刻,镜头精准捕捉下了孩子们认真而可爱的瞬间。拍立得相机迅速打印出照片,递送到每位小朋友的手中。他们各自手捧着“工作照”,脸上洋溢着笑容。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改变和塑造着中国。从鲁班到蔡伦,从毕昇到沈寿,一代代能工巧匠铸就“工匠中国”。在劳模工作室,一块块展板讲述着一个个现代工匠的故事。

  “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这就是践行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浙江省劳模、宁波市政集团副董事长龚韬说,这次组织“工地研学课程”,就是从小处着眼,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大国“工匠精神”。


浙江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 老版入口

浙ICP备0501798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报 一起学 00003 一场探索之旅,播下“工匠”种子 2024-08-01 2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