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 之间的 智慧和情怀
■记者阮向民 杜成敏
在基层工会采访,听到最多的一个字是“忙”。为什么忙?因为人手不足,因为力量不够,因为资源有限……毫无疑问,这样的反馈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矫情,而是真真切切的常态。
江干区总工会的干部们也忙,一个个脚下生风,行色匆匆。但这样的忙,并非是手忙脚乱的忙,而是忙得有头绪,忙得有条理。
5月21日,江干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春晓参加了全省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视频会议,并作为典型交流发言。之后,她马不停蹄走访考察兄弟工会,学习借鉴他山之石。一阵奔忙之后,江干工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工会参与区域社会治理“5G工作法”。陈春晓说,“5G工作法”延续着江干工会一直来的工作理念,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借”和“用”。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借”,多少有些抵触的情绪,因为它暴露了自身的某种不足,但在陈春晓看来,如果以“用”作为最终的考量目标,那么它的来源其实根本用不着纠结。在“5G工作法”的设计理念中,无论是基础架构的搭建、基干力量的落实,还是基地网络的编织,光凭工会自身的力量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最典型的是基干力量的落实,江干区总工会正在不断组建壮大劳动争议调解员、和谐劳动关系发展工作小组、工会法律服务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的名册中,有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门的机关干部,有来自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有擅长劳动关系领域的律师,也有具备一技之长的职工志愿者,借助这些专业人才参与区域社会治理,用自己的“忙”换来大家“一起帮忙”,这是一种智慧。
为了配合我们这次采访,江干区总工会事先列出了一张采访对象名单,有法官、有律师、有从事劳动关系建设的基层干部。陈春晓说,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加入、发挥作用,江干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这些人才体现的“用”,是用在了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而并非狭隘地理解为“为我所用”“为工会所用”,如果锁定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定位,那么无须患得患失于功成在谁的问题。
“用”是大格局之下一种情怀。眼下,江干区总工会正筹划着一个新动作,通过区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中心工会调解这个窗口,积累整理一批典型的劳资纠纷案例,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陈述法律法规的界定,记录协商调解的过程,计划在年底之前整合成一本《企业劳资纠纷操作手册》,供基层工会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对号入座,以资借鉴,从而大大减轻基层调解劳资纠纷的人力成本,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在陈春晓看来,“借”和“用”是交互的,工会需要借助社会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同时也应该把自身的资源、经验、成果无私地为他人所用,为基层所用,这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社会治理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的大课题,“借”和“用”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手段,整合、融合、聚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带来的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巨大能量。